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 讀書分享] 最高學以致用法 - 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圖片
 能交出成果的, 都很重視輸出 有了輸入之後, 必須透過實際的運用知識, 大腦才會將其視為重要情報而轉換成長期記憶儲存 輸入只有改變腦內的世界, 只有輸出才能改變真實的世界 把習得的知識輸出, 在沒有經過整理說出口之前, 都是在自以為懂的境界 透過不斷地說和寫讓資訊變成長期的記憶存在大腦裡 檢視輸出的結果,  無論成功或失敗, 記得查明原因,並將經驗活用在下一次的輸出裡 沒有後續的反饋, 是不會有成長的 面對疑惑和奇怪的感覺時, 不要放任不管, 盡可能透過各種方式去尋求解答 克服弱點, 發揮所長 加強深度和寬度 解決疑惑 請教他人 輸出的好處 留下記憶 改變行動 改變現實狀況 獲得自我成長 變快樂 獲得正面結果 想要成功就隨持保持正向的語言,  說人壞話對事情完全沒有幫助 針對體驗過的事情, 清楚地描繪自己的感受 在說話的過程保持眼神的接觸, 更容易了解彼此情感上細微的變化, 使溝通更加深入 在需要提及對方缺點時, 先提他做得好的部分, 使對方放下戒心 你想要什麼很重要, 先透過問自己想學什麼,再把學習目的裝進大腦中 這時候大腦就會努力在生活周遭尋求答案, 你會發現學習效率會變超好 問題可以幫助你更了解, 如何問對問題呢? 邊聽邊想問題 問對方樂於聽到的問題 問其他參與者也想知道的問題 問使討論可以更有深度的問題 某種程度的緊張,  對於工作來說,  具有提升的作用,  這意味的緊張並不是敵人, 而是戰友 如何降低緊張的感覺呢? 更多的事前準備可以有效提高安心感 練習討論 切割討論和感情 事先推演流程 擬定假設問答 搶先提出意見 對於別做得好的行為給予具體的讚美,  滿足對方的承認需求 與其責備『你說該怎麼辦才好?』指出具體錯誤, 一起思考對策, 效果會更好 沒有信賴關係之前,   責罵只會帶來反效果, 在以力服人之前,  先想辦法贏得他人尊重 道歉並不是認輸, 道歉可以讓自己做到輸出後的反饋 說清楚的七個方法, 只要充滿自信地從結論開始說,  說服力就會大幅提升 大聲且清楚的說 充滿自信且落落大方的說 先說重點 長話短說 舉例 借助專業 使用數據 與其強調商品的特色, 不如告訴對方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熱銷公式其實很簡單, 『價值 > 價格』 要想要不調降價格又能把商品賣出去,  方法就是提高產品的價值 讓大家感受到遠勝價格的價值,  就是最好的吸引力, 最好的

[ 讀書分享] 使用者故事對照 User Story Mapping

圖片
 故事對照讓我們聚焦在使用者及其經驗上, 促成更好的對話,  最後建造出更棒的產品 你的公司無法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除非你的客戶和使用者先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我們要建造的東西總是超過我們擁有的時間和資源 讓輸出最小化,讓成果最大化 MVP  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爭議? 最小可行產品不是你或許能夠交差的最低劣的產品 最小可行產品是達到想要之成果的最小產品釋出 最小可行解決方案是將成功達到想要之結果的最小解法 最小可行產品也是你能夠建立來證實你的假設為真偽的最小產品釋出 要先驗證你的問題是存在的 反覆進行直到可行 https://x-staticmediagroup.com/blog/what-mvp-and-why-do-i-care This is NOT MVP 的例子裡面, 在每一次都版本中都無法真的得到可以用的功能, 直到最後一版的釋出 This is MVP   的例子裡面在每一次的交付都是一個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或滿足某一個功能 你可以透過產出去驗證是否滿足問題是否存在 如果你的客戶的目標是從城鎮裡面的A點移到B 點, 也許滑板就很足夠滿足他的需求了 如果發現客戶想要的是長途旅行, 他可能就會反應目前提供的滑板無法承載太多物品, 以及長距離的移動, 透過第一個產出你就能更清楚使用者的需求 畢竟很多時候連使用者都不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直到他們也了第一次的體驗, 才能提供回饋讓需求更具體一點 將每個釋出版本都當作是實驗並且留意你想要學習什麼? 驗證性策略學習 - Lean Startup 思維的重要觀念 如果認清我們的目標是學習, 就能最小化我們想要建造的東西,並且聚焦在只建造我們需要了解的東西上,如果處理得當, 這表示你可能在早期階段做得太多了

[讀書分享]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

圖片
 QBQ = 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 QBQ的精神是個人擔當 別再有受害者的心態,別再拖延或怪東怪西 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當下就去執行 我們總是期待別人會有所改變, 或是可以幫助別人改變 但我們真正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改變從自己開始 當別人看到你有所改變的時候, 才有機會跟著改變 如果你想贏, 就別抱怨那些無法控制的事, 讓自己厲害到足以擊敗生命中的裁判 在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 我們沒有錢閒工夫來扯彼此的後腿 只要記住我們都在同一個團隊之中 一味的責怪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反而製造了恐懼在人與人之間築起高牆 每個組織的制度都不完美, 資源也有限,或許我們希望擁有共多的工具,更完善的制度,更多的資源 但花太多時間思考想擁有的事物,卻是造成拖延的另一個原因 QBQ 的精神: 在現有的資源下,我們怎麼達到成功呢?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 也許我們能問的是 我能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我如何以更有創意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我該如何取得決策所需要的資源? 多問問題, 你的答案就會在問題之中被發現 學著去問更好的問題 以 [什麼]或 [該如何] 這兩個詞當開頭發問,  而不是[為什麼] 或是 [什麼時候] 把重點放在 [我] 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帶來改變 而不是希望[你們/他們/ 別人]做什麼改變 為什麼說改變自己就可以改變環境甚至改變世界呢? 瑞士奶酪理論 (英語: Swiss Cheese Model ) 主要是講,瑞士起司在製造與發酵過程當中,很自然的會產生小孔洞。如果把許多片起司重疊在一起,正常情況下,每片起司的空洞位置不同,光線透不過。只有在很極端的情況下,空洞剛好連成一直線,才會讓光線透過去。導致嚴重事故發生的從來都不是因為某個單獨的原因,而是多個問題同時出現。 如果每一個關卡的人都負責做好自己的事, 是否就不會讓前後的起司洞連在一起了呢? 每個人都想著如何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 不斷地去追求完善該做的事 最近CPBL 討論很熱烈的一個Play, 捕手把球棒踢到壘線上面去影響跑者得分? 如果打擊者當下有把球棒放在相較不影響跑者跟守備方的位置? 如果第一位跑者在回來的當下就撿起球棒了? 如果守備方在第一時間就發現球棒位置,  把球棒丟去更遠的地方? 如果守備方在後來發現的時候, 把球棒踢遠一點? 每個人都有機會在他可以掌握的範圍下, 做好

[CD心得] How To Avoid Designing A Big Ball Of Mud (YAGNI) 怎樣去避免設計出一個大泥球(缺少可認知架構的軟體系統)

圖片
什麼才叫做好的設計? 怎麼樣算是過度設計? (Over Design) 看完了影片之後記錄一些重點和心得 Big up front Design  VS  Incremental Design   如何避免去建造明天會覺得老式的系統呢? Agile Design = Incremental Design Anti-pattern => Big up front Design   非常古老的方法且目前還非常普遍, 會希望我們在寫Code 之前詳盡地做完一切的Design YAGNI =  You Ain't Gonna Need it (你不會需要他) 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 Embrace Change 的作者Kent Beck提到 只做最簡單可以完成工作的部分 盡可能地讓程式小步驟地前進 透過Refactoring 去完善你的設計 你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你心目中完美的設計 核心理念是以目前所知所能做的做簡單方法去完成這個任務 如果我們提前去設計目前看不到需求的功能, 或是我們還不是真正了解需求背後的目的 我們有很大的機會在浪費時間做不對的事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 好的工程師會透過對話去探索或是理解問題的本質 進而從搜集的資訊中去找出最簡單可行的方案 在給出解法之前, 非常建議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問題的上下文, 不然你給出的方案只是建立在你的假設上, 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如果你的問題的認知是錯的, 非常的可能你給的答案也會是錯的 只專注在什麼是我們現在該解決的問題 當我們釐清問題之後, 我們可以小步驟的去驗我們的方案是否有解決問題 並且只專注在目前的問題上 YAGNI 的方法去限制過度設計的問題 大部分工程師在專案初期都有所期待, 認為自己的產品之後會爆紅, 在不自覺中就會去想著之後如果User 都在同一時間上來, 我們的系統撐得住嗎? 該採取怎麼的設計才比較好擴展? 以至於在專案的前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但是還無法得到驗證User是否買單... 並不是說這些設計完全不需要, 只是現在還用不到,更應該專注當下最重要的問題, 並用做簡單的方法去做驗證 如果我們建立團隊的方式是可以快速地應對變化, 我們是否還需要事先假設未來的需求呢? 如果我們團隊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可能會浮現擴展性的問題, 如果團隊可以快速發

[讀書分享] 十倍勝, 絕不單靠運氣

圖片
此書研究的贏家為[十倍勝領導人], 是因問他們領到的企業能超越同業平均績效至少十倍   大者不一定恆大, 但快速適應者一定恆強 星爺電影[功夫]的火雲邪神的經典台詞: 天下武功, 無堅不破, 唯快不破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未來十年只有人性不會變 如何在不確定性, 動盪不安的環境中, 依舊表現卓越呢? 勝利降臨在準備好的人身上, 大家會說他幸運極了 未來及時採取必要預防措施的人必將失敗, 而大家會說他運氣太差了 1911年10月, 兩支隊伍同樣做好了最後的準備要征服南極點, 在相同的時間點出發, 目的地相同, 而影響最終結果的真的只有運氣嗎? 有系統地為各種無法預見的情況準備緩衝方案 十倍勝的領導人拒絕讓無法掌控的外在力量或是偶發事件去決定結果, 他們有決心為自己的命運負全部的責任 狂熱的紀律 - 二十哩行軍 要對公司的成長設定下限, 也設定上限 要持續的維持進步, 不要因為逆境所以停下來, 也不要因為順勢所以走超過原本預期的距離 有助於建立信心,無論碰到怎樣的挑戰都能證明,績效的好壞不是由外在環境決定, 而是自己的能力 追求最大成長在經濟強勁時,往往會被迫追求高成長, 大多在情勢逆轉時帶來災難, 十倍勝的領導不會盲目追求高成長,  他們總是價定壞事可能隨事會發生,因此不會過度擴張, 以免在厄運來臨時措手不及 以實證為依據的創造力 - 先射子彈, 再射炮彈 所謂的子彈就是低成本低風險低干擾的測試或實驗 利用子彈來驗證哪些作法是行得通的 再以實證為依據, 集中資源發射出砲彈獲得龐大的回收 開路先鋒不見得是最後的贏家 評估:發射的子彈是否有打中任何目標 思考: 是否把你成功集中的子彈換成砲彈 轉換:一但校准好砲彈就集中資源發射砲彈 千萬不要發射尚未校正好的砲彈 跟錢好好的相處 想想我們從這一顆子彈中學到了什麼? 建設性的偏執 -超越死亡線 因為無法預知未來, 所以要對意外狀況做好充分的準備 他們會學會壓低風險, 管理風險和避開風險 建設性偏執一 : 未雨綢繆,預防厄運降臨,因應突發狀況 建設性偏執二 : 壓低風險, 並管理風險 建設性偏執三 : 先將鏡頭拉遠在推近,從不同的視角觀察環境的變化,  保持高度警覺, 並有效因應變化 為決定性的關鍵時刻做好準備   什麼是SMaC 配方? 創造出可以複製且高度一致的成功方程式 (具體明確, 有條有理的方法, 同時間始終如一)